近年来,随着健康生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内健身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消费热潮。无论是商业健身房还是社区智慧健身房,都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健身消费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需求催生新业态
在全民健身热潮中,健身房以其专业的健身器材、丰富的课程选择、良好的健身氛围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首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普通健身场所约11.7万个,其中商业健身俱乐部36447个,健身工作室42177个。与此同时,乐客运动、超级猩猩、Keepland等一大批“互联网+智慧”健身新业态涌现,为健身行业注入新活力。
“高性价比”成为健身消费新趋势。与传统健身房会员模式相比,一些新型自助健身房计费更加灵活,无需促销,24小时营业,小而简单,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加入。支付方式的改变减轻了消费者的压力。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健身爱好者张宁宁花10元办理了一张体验卡。她说:“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自助健身房,我很喜欢这个。”这是一个人们在推销和打扰的环境,而且健身卡经常有各种折扣,所以价格很便宜。”
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也成为不少消费者青睐新建健身房的关键。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消费者都有各自的健身需求。为此,不少新健身房推出了私人教练定制训练计划以及各类团课预订。 “最近这个健身房正好有团购私教试听课,我就想尝试一下。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教练很专业,他能根据我的时间和情况制定适合我的锻炼方案。” “有需要,运动前他还会给我做一些训练,健身器材消毒,方便又省心。”刚刚在天阳乐客健身中心锻炼完的“95后”刘万茹说。亲子北京市朝阳区汇中路广场。
在Home Yoga北京右安门店,瑜伽健身爱好者李宇说,“这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瑜伽、普拉提等不同类型的团体课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预约。”每次需要多少就扣多少钱,体验非常好。”
除了商业健身房外,很多社区健身房以其价格低廉、方便等优势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在上海静安区,只需2元钱就可以在家门口锻炼,无需办理年卡。市民健身中心已成为众多健身爱好者家门口的打卡地;在湖南长沙,一个智慧社区健身房每月仅需几十元。 ,可无限次使用,100多元即可预约私人培训班,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难、贵的问题。
新场景催生新消费
与传统的健身项目不同,飞盘、壁球、攀岩等小众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目前,这些小众健身方式正逐渐在年轻人的运动项目中占据新的高度,催生更多新的消费需求。
发球、篮板、击球……在北京西城区清之园壁球馆,壁球爱好者大卫正在享受这项运动的魅力。他说:“打壁球很减压,为了增加经验,我还请了教练学习一些专业技能。”
2019年开始接触壁球行业的元气壁球创始人徐浩表示,壁球作为一项室内运动,集趣味性和竞技性于一身,不受天气影响,而且没有人数限制。无论您想下班后独自舒展筋骨,还是与朋友共度闲暇时光,壁球都是不错的选择。壁球运动场地小、球速快、球路难以预测。它要求人们非常快速地做出反应并采取行动。另外,它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都非常大,能够很好地满足部分消费者的健身需求。
“从社交属性来看,壁球也很开放,店里的顾客来自不同年龄段,适合那些想独自享受健身而不被打扰的人,也适合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一起锻炼的社会专家。”徐浩表示,壁球馆还将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球拍等装备,让新手能够快速上手,体验壁球的乐趣。
除了壁球之外,攀岩健身房也成为了很多健身人士的新选择。 《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大陆商业攀岩馆数量为636家,较2022年初统计的485家增长31%。
“第一次去攀岩馆感觉很新鲜。这项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还让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在攀岩过程中大家都会互相鼓励。”攀登过程,”大卫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战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李永健表示,攀岩、壁球等小众健身运动正在受到“Z世代”的追捧。他们追求更加个性化的消费,注重体育消费的文化、社会和文化层面。情感附加值。在他们眼中,健身消费可以与社交媒体连接起来,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活力。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公共健身设施达到三级水平。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各种规模的健身房从大城市到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一线城市的预付费健身场所也开始积极拓展下沉市场。去年,乐客体育提出了“100个城市、10000家门店”的目标,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进入100个城市、开设10000家门店。它还针对低端市场推出了子品牌——“闪电熊猫”。
在全国健身场所加速布局的同时,如何破解健身行业预付费制度带来的风险,成为不少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李永健表示,近年来,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对规范体育行业预付费消费、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未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履行约定或者根据消费者要求退还预付款。与此同时,北京、上海等多地也出台了相应政策规定,要求对体育行业预付费模式进行监管。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消费升级不断推进,未来健身消费仍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李永健表示,一是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健身消费;其次,健身行为更加多元化,逐渐从室内扩展到室外,各类户外运动消费将有新的发展空间。 、小众健身活动将持续流行;三是健身从业者越来越依赖健身场地,对传统装备智能化的迫切需求,要求健身服务更加专业、科学,希望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全周期服务。
全国多地也采取发放健身消费券的形式,进一步激活体育消费活力。陕西省西安市发放500万元电子消费券体育惠民;湖南省长沙市开展“你运动·我补贴”体育消费券发放活动,总投资近400万元,进一步激发市民体育消费热情。 (记者李思雨实习生陈继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hnbd.com/html/tiyuwenda/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