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较小的俱乐部和工作室成为健身行业投资的重点。
文字|马连红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展览”就是答案之一。作为国内健身行业三大展会之一,CHINAFIT北京体育健身大会于5月11日至12日再次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参加者依然是一群有着明显“训练痕迹”的俊男美女。
然而,这注定是一场完全不同的展览。 “我已经参加过10多次CHINAFIT大会了,这次无论是规模、参会人数、参展商都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位观众参观完展会后感慨道。
展会变化的背后,是正在创新的健身行业。三体运动发布的《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近五年已有超过3万家专业健身场所倒闭。但另一方面,我国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产值占体育产业的比例高达10%。 5.8%,仍然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如何适应新的产业结构,避免“破产”、“边缘化”,是当前健身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01
三大趋势将成为2024年健身行业的“晴雨表”
健身行业每年有三大大型展会:3月在上海举办的IWF、4月在上海举办的FIBO、5月在北京举办的CHINAFIT。
其中CHINAFIT北京运动健身大会无疑是北方最大的健身展会。该展会自2012年首次举办,参展品牌多、课程丰富、参会人员多、媒体关注度高。它见证了众多健身品牌的成长。
体育大商为2020 CHINAFIT北京体育健身大会媒体合作伙伴
2019CHINAFIT北京体育健身大会规模超过6万平方米,遍布国家会议中心负一楼至三楼整个四层。包括600余个行业品牌、300余家专业展商、5余名专业观众、10000余名注册会员参会。
不过,2024年CHINAFIT北京体育健身大会与以往完全不同——本次大会地点在国家会议中心一楼和三楼。一楼展区是健身运动器材跨境电商馆,三楼会议区人头攒动,有健身、普拉提、瑜伽、康复等领域的数百位名师授课的200门教育课程,还有素食嘉年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整个大会预计将吸引超过3000名投资者、场馆业主和20000名专业观众。还举办CBBA中国健身健美新秀大赛、北京健美公开赛、CFC体能大赛等五项赛事,吸引近千人参加。参加。
总体而言,今年CHINAFIT呈现出三大趋势:
首先,小而美的健身房越来越好。过去,大型健身房和商业设备供应商一直是健身秀的主要参与者,但今年这两大参与者的规模明显萎缩,泰诺健、力健等品牌没有来。国内健身品牌和一些小型健身房成为主要参与者,比如最近获得融资的简丹体育、已经开设了千余家门店的乐客体育。
其次,成本较低的精品工作室受到关注。展会当天,不少嘉宾分享称,付费课程以精品工作室为中心,给了很多关于如何打造产品、吸引流量的实践经验。
三是月供制度应用更加广泛。过去,展会主要关注如何提高续卡率,但现在一切都变了。虽然包月付费制在行业内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但仍然被认为是相对更适合当前健身市场的付费模式。几位专注包月系统的服务商在会上分享了如何包月、如何付费。用它来吸引流量。
02
一年内近万家门店倒闭
人均消费首次跌破3000元
CHINAFIT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展会正在寻求更多的合作模式。 “大量健身房关闭对我们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体育会展招商普遍困难。上海两大健身展规模也较往年有所萎缩。另一家专注户外运动的龙头展会近日也传出资金链紧张,无法支付员工工资的消息。信息。
大型商业健身房的倒闭是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三体云动发布的《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提到,受国民消费力下降的整体影响,2023年全国商业健身房(含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总数将关闭,闭合率为9.46。 %。
主流城市(包括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商业健身房数量下降尤为明显,但下降速度较2022年放缓。2023年,主流城市共有健身俱乐部6852家,一年同比下降8.98%,结业率为14.07%,净增长率为-8.94%。健身工作室门店数量为14762家,同比下降7.36%。破产率为13.71%,净增长率为-7.38%。
健身房破产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现金流断,负债高,店面被迫关门;二是现金流断,负债高,店面被迫关门。另一种是健身房因盈利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等原因选择主动关店,及时止损。过去,第二种情况关店的健身俱乐部较为常见,尤其是连锁品牌,但到了2023年,每种情况的比例都有明显增加。
整个商业健身市场依然以“洗牌”为主题。不少领先品牌纷纷缩水、关店、破产甚至“跑路”。典型的如金鸡鸟、银吉姆、一扎威德等都被相继压缩。门店数量或将关闭、转移,其他多家30家以上连锁品牌也在进行调整和改革。
报道还对此进行了分析调查。最终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商业健身市场发展差于预期。尽管人们的运动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口袋里用于消费的预算普遍有限。数量减少,人们对于健身付费更加谨慎,“替代”运动类型也明显增多。
2023年,健身会员总体规模和年人均支出均将下降。付费会员总数约6975万人,较2022年下降2.38%,年均消费金额2952元。这是近年来首次金额降至3000元以下,较2022年下降11.19%,较2019年下降27.73%。
03
新面孔成为健身行业主角
健身行业也并非“陷入困境”。正如CHINAFIT大会所展现的变化一样,新面孔正在成为健身行业的主角。
较小的健身俱乐部脱颖而出。 2023年,定位精品店的1000平方米以内健身俱乐部比例将较2022年小幅增长。《中国健身俱乐部门店排行榜》显示,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扎威德,曾经是健身行业的领军品牌。行业从2022年的138位下降到35位,降幅达74.6%,排名也从TOP5至35。中下游,
健丹体育以174家门店位居榜单首位。不久前,简丹体育宣布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贵州文投领投,麦春电商跟投。本次CHINAFIT大会上,健丹运动相关负责人也受邀前来,并向第三方发起合作邀请。
一些中小型、低成本工作室已成为投资主流。 2023年头部健身工作室门店数量不仅不会萎缩,反而会强劲增长。在相关排名中,中天健身和乐客健身依然位列前两名。其中,中天健身门店数量超过1400家,环比增长21.4%;乐客健身门店数量超过1200家,环比增长10.86%。
第三名是一个新品牌——位于长沙的“智慧社区健身房”Heyha Mao Fitness。第四位是Super Orangutan,拥有223家门店,较2022年下降5.9%。第五位位于Keepland,合作门店数量超过160家。
山体云《2023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新增健身场所以跨行业创业者为主。新一代健身场地经营者年龄普遍在30-41岁,学历较高,更加注重科学发展。跨行业经营者数量达到31.37%。
与原来的行业从业者相比,跨行业人士似乎对健身行业更有信心,对大健康赛道更加看好。开店更多的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投机。他们把开健身房当成一门生意。 。
总结
通过2024年三大展会,健身行业的“寒意”即将来临。修炼者如何突破这种局面呢?
从体育大商的角度来看,健身市场一直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时间纬度扩大到十年之内,我们会发现善于顺应时代的从业者更能留在健身行业,比如曾经被大佬嘲笑的智能手机。健身房的按月付费系统被认为是行业颠覆者。
回到当前的健身行业市场,其变化是多方面的,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行业结构和服务模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行业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业者需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适应这些变化,积极推行“小而美”和“包月制”,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CHINAFI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hnbd.com/html/tiyuwenda/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