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和西方的制裁,俄罗斯冒着生命财产危险奋战。 (漫画|刘锐)
然而,俄罗斯真的会因制裁压力和军事行动受挫而衰弱和崩溃吗?我们提供以下十个客观事实供进一步分析:
1、俄罗斯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粮食,自给能力较强。
俄罗斯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几乎所有自然资源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大国之一。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分别居世界第六和第一。
俄罗斯还拥有广阔的黑土和世界五分之一的淡水资源,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粮仓。资源开发已成为俄罗斯支持国家稳定发展、赚取外汇、管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俄乌冲突爆发后,石油、天然气和粮食成为俄罗斯抵御西方制裁、赢得国际支持的重要武器。俄罗斯威胁要切断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并以卢布结算。严重依赖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食品供应的欧洲国家无法承受,不得不削弱对俄罗斯的制裁。这也是美国难以彻底孤立俄罗斯的重要原因。
▲欧洲部分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数据来源:维基百科,截至2020年)
2、俄罗斯工业体系较为完整,产业链自成一体,经济结构具备与美国和西方对抗到底的韧性。
俄罗斯多年来遭受西方制裁,其金融链、产业链、供应链等都做出了重大调整,以应对制裁。民众也做好了应对更大规模制裁的心理准备。此外,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坚持与俄罗斯发展正常的经济合作关系。
▲2022年3月15日,一位莫斯科市民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人早已习惯了西方的制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因此,西方的极端制裁和大规模断网虽然可能导致俄罗斯经济下滑,但引发严重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不可能挫伤俄罗斯反抗霸权的意志。
3、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发起的大规模制裁、孤立和抹黑战争并没有让俄罗斯陷入大规模的国际孤立。
美国和西方将俄罗斯描绘成一个令人发指、具有侵略性的国家,并在国际舆论场上对俄罗斯发起大规模讨伐。由于美国和西方掌握国际舆论霸权,手段多,声音大,似乎整个世界都站在美国和西方一边。
但事实上,全球233个主权国家和地区中,只有48个参与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参与制裁的人口与不参与制裁的人口比例低至11亿:65亿。明确反对制裁的人只有48人。 1亿。
所有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都反对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这些国家明白,俄罗斯反击的根本原因是霸权势力的恶性压榨和极限施压,国际正义并不站在美国和西方一边。
尽管欧洲主要国家和美国在反对俄罗斯对乌战争和制裁方面基本一致,但由于战略利益存在重要差异,对俄罗斯的态度存在显着差异。特别是欧洲主要国家依然致力于谈判促和。这也给了俄罗斯很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因此,俄罗斯不能因为美国和西方的孤立和制裁而完全丧失对抗的信心。
▲近期,巴西外长弗朗萨多次公开表示反对美国、欧洲等国对俄罗斯的制裁。
4、从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来看,西方制裁和战争消耗造成的经济困难是局部的、暂时的,不会造成任何损害。
俄罗斯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油气、军工、食品等,受西方制裁的实质影响较小,甚至可能因价格大幅上涨而增加利润。
俄乌战争爆发一个多月以来,俄罗斯经济形势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迹象。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战争迫使各种潜在的威胁和弊端暴露出来。看似乌云密布,但实际上对于俄罗斯来说并不是坏事。
▲被美国总统拜登判断“即将沦为瓦砾”的卢布近日有所反弹,卢布兑美元汇率已恢复至俄乌冲突前水平。 (数据截至2022年4月6日,来源:)
5、俄罗斯拥有强大的战略威慑手段,即大规模核武器。
强大的核武器是令西方恐惧的大棒。战争开始后不久,普京就宣布战略核武器进入“特殊战备状态”。俄罗斯有权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普京曾说过“狠话”:没有俄罗斯,世界会怎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美国和北约多次强调不会直接军事介入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
▲2022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根据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理念,如果国家面临“生存”威胁,俄罗斯就可以使用核武器。
6、历经磨难的战斗民族,抗压能力强,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在外来压力下发生内乱。
战争、制裁、孤立可能会让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但不会导致他们缺吃缺水。相反,进口高端消费品可能会出现短缺和价格上涨。莫斯科3月底的市场调查显示,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十分有限。
俄罗斯人如此难以碾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国家安全高于一切。外部压力越大,就越有可能团结起来抵抗侵略、奋起反抗。横扫大半个欧洲的拿破仑攻占了莫斯科数周,嚣张的希特勒也曾向莫斯科进军,但最终在俄国人的顽强抵抗下惨败而逃。俄罗斯3月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0%的俄罗斯人对该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而去年12月的民意调查中只有25%的人对此充满信心。俗话说:“人不怕死,又何必怕死呢?”
▲2022年4月7日,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举行集会,人们挥舞写有“Z”字样的旗帜,支持俄罗斯。
其次,俄罗斯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因此,领土扩张成为确保安全的历史惯性。势力范围思维、追求战略缓冲地带几乎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 21世纪的俄罗斯虽然不再追求领土扩张,但绝不会放弃势力范围思维和对战略缓冲区的追求。
乌克兰恰恰被俄罗斯视为必须保卫的传统势力范围、抵御北约东扩至俄罗斯边境的战略缓冲区、国家安全的软腹和最后屏障。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关系到俄罗斯的生死存亡。如果战争失败,俄罗斯就会失去大国地位,甚至成为将军。
俄罗斯与美国和西方彻底决裂后,国家更加团结,国内亲西方势力遏制普京政权的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即使遭受进一步挫折,普京的行动决策也将得到足够的民意支持,俄罗斯将继续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战斗。
7、普京有敢为人先的大国领导人的风范。他在俄罗斯民众尤其是精英阶层中享有很高威望,号召力相当强大。
普京有22年的执政经验,有很强的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外部挑战越严峻,普京就越能从容、从容,敢于迎难而上。历史上,那些为抵御外来侵略而奋战的沙皇在俄罗斯人民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普京的坚定意志,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他要载入史册的远大志向。
▲2022年3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联邦社会和经济救济会议并发表电视讲话,称西方的野心让全世界付出了代价。
而且,普京敢于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背后显然有强大的公众支持。俄乌战争爆发后,普京的民意支持率大幅上升,从战前的60%上升到3月30日的83%,非常能说明问题。美国和西方希望通过外部施压、孤立抹黑,煽动“颜色革命”,引发俄罗斯内部混乱,推翻普京政权,这恐怕只是一厢情愿。
8、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实力不在一个水平上。即使俄罗斯遇到更多困难,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比较优势仍然会在俄罗斯这边。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综合实力存在巨大差距:两国国土面积相差28倍,乌克兰人口不到俄罗斯的30%,乌克兰2021年GDP仅为俄罗斯的12%。两国军事实力存在巨大差距。
更何况,俄罗斯还拥有强大的后备动员能力和可以毁灭世界数百次的战略核力量,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俄罗斯和乌克兰军事实力对比图。 (数据来源:加拿大广播公司2022年2月文章)
9、从战争进展来看,虽然俄军遭遇了一些挫折,但战场上的基本形势始终是俄攻乌克兰、守乌克兰,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俄军手中。
战争初期,俄罗斯轻敌了。多个方向同时交战,导致其兵力分散。尤其是沉重的人道主义负担,更是无法释怀。此外,美国和西方为乌克兰军队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实时侦察情报支持,导致俄军前进缓慢。损失就更大了。
▲2022年4月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玛丽亚·布蒂娜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普京的乌克兰行动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俄军不愿伤害平民。
尽管如此,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及其守军的战场形势依然没有改变。乌克兰军队的反击仅限于战术层面,俄军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乌军虽然仍在顽强抵抗,但大多是分散的战术行动。乌克兰东部大部分地区已被俄军控制,乌军很难组织战役规模的反击。
即使俄军难以推进,但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基本战场形势没有也不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北约的武器装备和侦察情报支持可能只会延长乌克兰军队的抵抗时间。北约军队只要不大规模直接参战,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10、乌克兰东部地区俄语和俄语居民占多数,对乌克兰政府的镇压行为强烈不满,这为俄罗斯军事行动提供了战场民意基础和强有力的配合。
乌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早在2014年就宣布独立并武装起来。其武装部队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拥有多年与乌克兰政府军作战的经验。此外,他们对乌克兰军队,尤其是新纳粹组织“亚速营”怀有深仇大恨。他们在俄军支持下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顿涅茨克地区的人们走上街头,燃放烟花,并高举俄罗斯国旗进行庆祝。
▲美国和北约借乌克兰危机加强对欧洲的控制,也试图将触角进一步伸向中国周边。 (漫画|刘锐)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旨在结束美国和西方的扩张和霸权。饱受霸权之害的人们更容易理解俄罗斯行为背后的逻辑,但和平应该始终成为各国坚持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无论俄罗斯是否会在这场战争中战败,世界都应该根据综合信息做出独立观察和反思。
愿战争早日结束,霸权崩溃,世界人民早日享有和平与安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hnbd.com/html/tiyuwenda/9146.html